不論外部全球的變動,光台灣近年來發生的各種事件,都顯示系統崩潰的徵兆。
他要把孩子犯的錯記下來,而不是自己的。壞孩子和孩子的惡行總是名聲遠播,而善良的孩子和孩子的善行則沒沒無聞。
我們大聲責罵,不然就是碎碎念,而不是慶幸地想:還好只有一個。」我們總是可以找到事情來怪,我們對孩子的要求永無饜足。我們聽到孩子吵架、來跟我們告狀。我們懶散地希望,孩子在學校的幾萬秒中,永遠都不會有任何艱難的時刻。都是大人沒把我們教好,他們教得太晚了,缺點和負面特質已經生根了。
我們隨便、惡意地懷疑孩子——即使缺乏證據,我們也先給孩子定罪再說。我們認定孩子犯錯一定是故意的,而不是失誤或意外。身為台灣第一間投入風場開發、經營的企業,上緯董事長蔡朝陽表示,自2010年上緯投入離岸風電開發,到今天很驕傲地將第一座離岸風場 - 海洋風電交給台灣社會,這不僅是政府離岸風電政策的重大里程碑,也充分證明台灣企業已具備規模離岸風電的開發能力。
她將請經濟部長沈榮津盡速研擬離岸風電的「區塊開發」政策,提出2026年到2035年,下一個10年階段的新目標,建立離岸風電在台灣永續發展的生命周期。不僅要吸引更多外商,把亞太營運中心設在台灣,也要讓本土供應鏈廠商,能夠更放心投資。經濟部指出,由於2025年競價風場價格為2.2-2.5元,未來10年10GW區塊開發的招標價格,預期也將低於對用戶的平均售電價格(2.6253元),不過相關國產化需求仍會持續。第二階段今年5月開工,並在10月完成20支風機的安裝作業(共120MW),預計今年底就能開始商轉。
原訂第3階段「區塊開發」將採5年(2025-2030年)、釋出5GW的裝置容量,蔡英文今日的宣示,等同將原定計畫「翻倍」。「3年多前如果告訴大家,我們會看到台灣的第1座離岸風場完工,第2座、第3座正在動工,我們的國家正在邁向綠能國家,很多人大概都會難以想像。
」蔡英文指出,即使大多數有遠見的人,都在共同支持台灣邁向綠能、走向進步,但還是有特定的少數人在唱衰反對。經濟部:未來風電價格將低於平均電價針對蔡英文「10年10GW」的宣告,經濟部今日也立即回應,表示目前正依進度落實2025年目標,將會開始規劃10年10GW(也就是每年1GW)的區塊開發政策。台灣第一個具商業規模的離岸風場「海洋風電」(Formosa 1)今(12)日正式啟動,預計今年年底進入商業運轉,為台灣離岸風電政策立下重要里程碑而「氣候變遷」則是依據美國環保署資料,每噸碳排放對社會將造成35元美金(約1050元台幣)涵蓋海平面上升、環境生態等潛在影響費用。
台大風險中心今(12)日發布《鉅變台灣:啟動長期能源轉型》報告,耗時3年、篇幅超過400頁,這份時程達到2050年的長期能源轉型報告,期望在邁向2025年「非核家園」下的電力結構目標、以及2050年法定長期減碳目標(碳排放量需較2005年減半)、以及國際碳中和的目標上,以「參與式治理革新」、「外部成本內部化」、「強健地方能源治理」、「建構永續電力市場」、「確立工業節能優先」、「開啟綠化資本流」等6大面向,提供台灣能源轉型路徑建議。但台大風險中心研究員趙家緯提及,台灣能源轉型仍有漏洞,特別是電價沒有如實反應出外部成本。像是台積電被蘋果要求使用綠電,目前全世界已有超過200間大型企業承諾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。全球面臨氣候變遷的衝擊,台灣也不例外,幾乎每年都遭受因氣候變遷造成的強降大雨。
周桂田說,若碳關稅正式成為歐盟市場機制,台灣是出口經濟、做為全球分工生產鍊一環,綠能發展如果不夠,將會產生轉單效應。台積電將自主開發15億度太陽能電廠 蘋果要的綠電在哪裡?除了「外加性」還要考慮「在地性」 根據台大風險中心統計,世界主要工業國家的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展都比台灣快,2018年台灣風電與光電的佔比只有2.97%,連韓國都輸,東亞也落後日本、泰國、中國、印度、印尼。
若將台灣發電對空氣汙染與與碳排對社會的影響,台灣一年電力衍生的外部成本將達到3000億元以上,平均每度電需多付1.3元,「燃煤是昂貴的,絕不是商總說的,燃煤是便宜穩定的能源」。張國暉指出,全球談論氣候變遷已經30年,雖然美國最近不明智的決定退出《巴黎協定》,仍有13個國家依據協定提出減量策略,65個國家、100個城市像是香港、東京都提出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,更有87個企業,包括高科技產業、水泥、化妝品等都積極促成營運過程以及價值鏈達到淨零排放目標。
趙家緯呼籲,明年3月電價審議不可再次凍漲,更建議把電價拉高到達到漲幅6%上限,未來逐年攤提,才不會在未來一次漲這麼多。也建議參考德國與英國,訂立《氣候變遷法》,藉由常規性的監督審查,使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政策真正在台成為主流。報告也呼籲面對氣候變遷,台灣應確立國家級的行動策略,過去雖然成立能源簡碳辦公室,但缺乏實質權則,無法整合部會只落得官樣文章,建議行政院啟動氣候行動內閣、設立氣候變遷會報,把層級拉到政院,一條龍掌握各部會對於能源、運輸、製造、建築、家戶與服務業,新興市場的發展趨勢,做出回應。風險中心也指出,目前總統大選對於能源和減碳的討論都不夠多,總統大選雖熱,卻未見任何總統候選人正視全球低碳、去碳經濟轉型下台灣未來產業競爭危機,提出的能源政策也缺乏清晰轉型路徑,可見連總統大選層級的能源政策討論都未能理解、掌握台灣真實的問題。周桂田批評,面對這樣的國際市場,台灣還在辯論五缺、辯論要不要使用核能,這樣短視,與國際落差只會越來越大。電價連3凍,沒反映出上千億的「外部成本」 另外,今日雖然在苗栗外海有離岸風場「海洋風電」的完工啟用典禮,一共有20支風機裝置完成,似乎是台灣能源轉型的一大里程碑。
趙家緯說,政府給台商低利貸款和租金優惠,目前附帶條件只有勞動供給上不能聘用太多外籍勞工,必須優先聘僱本籍勞工,那能源方面應該也有所要求,讓這些台商承諾綠電100的承諾,能源效率也應有所提升,才能確保台商回台可以跟台灣的目標兼容並進。台大風險中心計畫主持人周桂田則表示,氣候變遷已經成為新的市場型態與機制,歐盟新主席企圖要將2050年歐盟要碳中和,將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在2030年從40%拉到55%,更擬定「碳關稅制度」(Carbon Border Tax),將來高耗能、高排碳商品都要課稅,這對台灣「最有殺傷力」。
台灣人均排碳近年來約10.8公噸,在全球1000萬人口以上的國家排名第8。台大風險中心更指出,天然災難已經不是氣候變遷的唯一概念,因應氣候變遷形成的新經濟市場壓力台灣「首當其衝」,而台灣的低電價,也已經到了再不調漲電價,將會面臨一次漲幅30%的極端狀況。
下表中外部成本的「空氣汙染」費用,是參酌中經院的空汙研究(每減少一噸pm2.5將減少2400萬台幣的醫療支出),計算台灣能源配比下燃煤、燃氣等能源,發電將產生多少噸的pm2.5,以及可能造成的費用。Photo Credit: 台大風險中心 提供 台商回流,會是台灣能源轉型的阻礙嗎? 不只電價,趙家緯也指出,台商回流的能源需求,對於2025年的預測已經增加360億度,但台商回流的審查機制、電力取得方面卻是加速審核,從原本的2個月縮短到1.5個月,沒有提出能源管理程序。
發電量可供12.8萬戶家用,台灣第一座大型離岸風場「海洋風電」啟動 趙家緯指出,去(2018)年3月的電價審議委員會調整以來連續凍漲3次,目前發電成本與電價相差了8%,如果都不漲價,把整個電價壓到2023年之後才看,到時候可能因為天然氣發電超過燃煤發電量,電價增幅將會更大,估計每度會增加到3.3元-3.5元(比起現行的2.6元每度電多了將近1元)。周桂田指出,世界各國有很多企業進入「要求使用綠電」的新市場型態,無論食衣住行育樂,很多企業承諾使用百分之百綠能,台灣無法迴避,加上很多企業承諾在產業鍊中落實減碳,未來減碳服務只會越來越大。這裡提到的「外部成本」,是以燃煤發電、天然氣發電等不同的發電類型所產生的空氣汙染物(以pm2.5為指標)和碳排放,計算可能對環境生態、人體健康的影響,並加以「貨幣化」台大風險中心更指出,天然災難已經不是氣候變遷的唯一概念,因應氣候變遷形成的新經濟市場壓力台灣「首當其衝」,而台灣的低電價,也已經到了再不調漲電價,將會面臨一次漲幅30%的極端狀況。
趙家緯呼籲,明年3月電價審議不可再次凍漲,更建議把電價拉高到達到漲幅6%上限,未來逐年攤提,才不會在未來一次漲這麼多。台大風險中心今(12)日發布《鉅變台灣:啟動長期能源轉型》報告,耗時3年、篇幅超過400頁,這份時程達到2050年的長期能源轉型報告,期望在邁向2025年「非核家園」下的電力結構目標、以及2050年法定長期減碳目標(碳排放量需較2005年減半)、以及國際碳中和的目標上,以「參與式治理革新」、「外部成本內部化」、「強健地方能源治理」、「建構永續電力市場」、「確立工業節能優先」、「開啟綠化資本流」等6大面向,提供台灣能源轉型路徑建議。
台灣人均排碳近年來約10.8公噸,在全球1000萬人口以上的國家排名第8。這裡提到的「外部成本」,是以燃煤發電、天然氣發電等不同的發電類型所產生的空氣汙染物(以pm2.5為指標)和碳排放,計算可能對環境生態、人體健康的影響,並加以「貨幣化」。
周桂田說,若碳關稅正式成為歐盟市場機制,台灣是出口經濟、做為全球分工生產鍊一環,綠能發展如果不夠,將會產生轉單效應。也建議參考德國與英國,訂立《氣候變遷法》,藉由常規性的監督審查,使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政策真正在台成為主流。
趙家緯說,政府給台商低利貸款和租金優惠,目前附帶條件只有勞動供給上不能聘用太多外籍勞工,必須優先聘僱本籍勞工,那能源方面應該也有所要求,讓這些台商承諾綠電100的承諾,能源效率也應有所提升,才能確保台商回台可以跟台灣的目標兼容並進。而「氣候變遷」則是依據美國環保署資料,每噸碳排放對社會將造成35元美金(約1050元台幣)涵蓋海平面上升、環境生態等潛在影響費用。下表中外部成本的「空氣汙染」費用,是參酌中經院的空汙研究(每減少一噸pm2.5將減少2400萬台幣的醫療支出),計算台灣能源配比下燃煤、燃氣等能源,發電將產生多少噸的pm2.5,以及可能造成的費用。全球面臨氣候變遷的衝擊,台灣也不例外,幾乎每年都遭受因氣候變遷造成的強降大雨。
像是台積電被蘋果要求使用綠電,目前全世界已有超過200間大型企業承諾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。若將台灣發電對空氣汙染與與碳排對社會的影響,台灣一年電力衍生的外部成本將達到3000億元以上,平均每度電需多付1.3元,「燃煤是昂貴的,絕不是商總說的,燃煤是便宜穩定的能源」。
電價連3凍,沒反映出上千億的「外部成本」 另外,今日雖然在苗栗外海有離岸風場「海洋風電」的完工啟用典禮,一共有20支風機裝置完成,似乎是台灣能源轉型的一大里程碑。張國暉指出,全球談論氣候變遷已經30年,雖然美國最近不明智的決定退出《巴黎協定》,仍有13個國家依據協定提出減量策略,65個國家、100個城市像是香港、東京都提出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,更有87個企業,包括高科技產業、水泥、化妝品等都積極促成營運過程以及價值鏈達到淨零排放目標。
台大風險中心計畫主持人周桂田則表示,氣候變遷已經成為新的市場型態與機制,歐盟新主席企圖要將2050年歐盟要碳中和,將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在2030年從40%拉到55%,更擬定「碳關稅制度」(Carbon Border Tax),將來高耗能、高排碳商品都要課稅,這對台灣「最有殺傷力」。周桂田指出,世界各國有很多企業進入「要求使用綠電」的新市場型態,無論食衣住行育樂,很多企業承諾使用百分之百綠能,台灣無法迴避,加上很多企業承諾在產業鍊中落實減碳,未來減碳服務只會越來越大。
标签: 预算520万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采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红外光谱辐射仪中标结果公告 1600万 一单位采购环境监测仪器 预算1243万元 准格尔旗市场监督管理局购气相色谱仪等设备 丰田混动将批量国产未来新能源占销量20%
评论列表
(中央社)印尼智庫組織發布報告表示,極端組織伊斯蘭國(IS)招攬在亞洲的印尼籍幫傭,轉化為極端恐怖主義支持者。
男人點點頭,就安靜關上門。
委員會認定此一行徑同時構成違反《工會法》第35條第1項第5款,違法妨礙、限制工會行動。
事實上臉書在去年五月便宣佈未來美國所有臉書上的政治相關廣告,都需要獲得授權以及加上標籤。
文:彭仁郁這陣子以白色恐怖為背景的驚悚電影《返校》紅遍台灣,上映十六日票房已破二億,一舉突破了台灣轉型正義推動二十年來累積的稀薄同溫層。